□ 本刊记者 万晗 赵国玲
在前不久举行的江苏国际服装节新闻发布会上,常熟市碧溪街道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化纤名镇”称号。常熟市人民政府碧溪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雪良在接过牌匾后激动地表示,近年来,碧溪街道高度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链和协会建设,不断放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效应,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的贡献度。
根基优势凸显 完善产业链条
据了解,碧溪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30 年的历史典范之一“碧溪之路”的发祥地,自上世纪80 年代,就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又亦农,集体同富裕”的“碧溪之路”享誉全国,开创了乡镇企业发展的“苏南模式”。
孙雪良表示,在特色产业培育方面,碧溪始终以释放民营经济活力和推进经济增长多点突破为中心,依托传统纺织服装业的深厚底蕴助推碧溪化纤的集群化发展,全力打造融聚合、纺丝、织造、印染、服装生产于一体的区域性化纤纺织产业基地和全价值链产业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升级,积极探索自主创新,切实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初期,绿玉化纤等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生产各种规格涤纶长丝和聚酯切片,化纤产业的规模化效应初步显现,为下游织造、印染、服装制造等提供了量足质优的原材料保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沉淀和市场洗礼,碧溪化纤逐步成长为融加弹、传统纺丝、熔体直纺等工艺为一体,产品涵盖POY、FDY、超细涤经纤维等品种齐全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作为纺织产业的上游,为更好的提升化纤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不断提高全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多年来,碧溪化纤产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全价值链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从原料进厂生成长丝和短纤维,到各类加弹、热定型企业深加工为成品丝,再提供纺织企业生产织造各类化纤制品,逐步形成了一条龙生产优势。”孙雪良如是说。
其中,化纤类规模企业持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恒意化纤、常润纤维、海欣化纤等骨干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加弹、经编、印染、化纤制品制造等产业链下游行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了锦绣纬编、利巨印染等龙头企业。
目前,截至2011 年底,碧溪拥有化纤及配套纺织企业368 家,占本地工业企业的32%,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规模型化纤企业有13 家,产值2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1 家。2011 年,完成化纤产业产值63.36 亿元,占碧溪工业总产值的35.56%,同比增长48.7%,产业集群持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一个规模突出、技术领先、产品优质的现代化化纤纺织产业基地和全价值链产业体系已经初步成型。